告別數羊的日子?給失眠者的 Podcast 助眠實驗紀錄

你也是那種「電視前秒睡,床上一條龍」的人嗎?看著長輩在沙發上點頭如搗蒜,自己一躺到床上卻精神百倍,腦中跑馬燈轉不停... 這場景,我熟到不能再熟了。
![]() |
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 |
最近老婆借了一本關於用 ASMR 改善睡眠的書,我也順手拿起來讀了一下,書名聽起來很高科技,卻讓我想到這個中醫跟我講過的經典畫面。
身為一個近年也飽受睡眠困擾的中年人,一樣有入睡困難,睡著了又容易醒,偏偏下午入睡又極其容易,因此嘗試了很多種助眠方式,
以下是我的個人心得
音樂助眠為何對我失靈?踩過的那些坑
在轉向 Podcast 之前,我當然也試過最傳統的音樂助眠法。但說實話,效果差強人意,因為條件實在太苛刻了:
- 不能太好聽:旋律一熟,我就開始跟著哼,尤其 7 年級的經典歌,聽到 high 起來......🤣
- 不能太吵雜:交響樂或重節拍直接讓我更清醒,還得摸黑起床換音樂。
- 不能太無聊:像許多 ASMR 音樂,一單調我就開始胡思亂想,焦慮感不減反增。
- 自動播放是惡夢:上一首是水晶音樂,下一首跳到電音派對,這種驚喜我承受不起。
在經歷幾次「音樂驚魂夜」後,我決定放棄,轉而投入 Podcast 的懷抱。
臥室實驗室開張:我的 Podcast 助眠實測報告
以下是我親身「躺著聽」的測試報告,完全主觀,但絕對真實!
Mulia M 觀點:入睡率 90% 的神級頻道
你沒看錯,入睡率高達 90%! Mulia 幾乎是我一週七天有五天的入睡首選,不是說他講的內容讓人昏昏欲睡,而是適合陪伴我入睡。他主要聊財金話題,但更新速度不快,事件發生後 3 ~ 7 天才會討論,因此標題看完大概能猜到內容,但內容又不到無聊的程度,不會讓我想要自由思考。這完美符合助眠的黃金法則:「不用花太多腦筋,又能有點興趣」。他的語速偏慢,聲線沉穩,讓我隨時可以安心「登出」,堪稱我的入睡冠軍專輯。
股癌 (Gooaye):愈聽愈清醒的反指標
抱著對主委的敬意嘗試了幾次,但入睡率僅有 30%。問題出在他的語速太快、內容含金量太高!我本來想放空,結果腦袋不自覺開始計算 EPS 和本益比,完全背離了助眠的初衷。結論:適合通勤聽,不適合睡前聽。
傑私聊:溫柔的白噪音陷阱
中等表現,入睡率約 50%。主持人的聲音好聽,語速正常,很像一種有內容的「白噪音」。但壞就壞在,有時候航空主題實在太有趣,會讓人忍不住硬撐著眼皮想聽完,反而錯過了睡意。
科技浪:專有名詞催眠法
表現意外地好,入睡率達 80%。主持人的聲音都很舒服,重點是內容專業到一個程度,對我來說,許多專有名詞聽著聽著就進入了「聽不懂就睡著」的絕佳模式。推薦給想在 AI 知識的海洋中安然入睡的朋友。
美股航海王的富人學:在財富自由前先夢周公
同樣是中規中矩的 50% 入睡率。開場音樂好聽,主持人口條清晰。但 Q&A 環節是個變數,常常會講到一些有趣的聽眾案例,好奇心一來,睡意就跑了一半。
助眠神器:Apple Podcast 定時功能
這裡要特別讚揚 Apple Podcast 的「定時停止播放」功能,簡直是助眠族的一大福音!我通常設定一小時後停止,再搭配「待播清單 (Play Next)」功能,預先排好我的「助眠歌單」。這樣就算節目播到一半,我早已到周公那裡報到,手機也不會播一整晚,不然有時候換節目時會突然醒來。
最終結論:找到你的專屬搖籃曲
聽 Podcast 助眠,雖然看似另類,但對我來說,它比音樂更有彈性。關鍵在於找到那個「頻率對了」的節目——不能太有趣,也不能太無聊;聲音要舒服,語速要適中。但適合我的節目不一定適合你,可能要測試後才會知道怎樣的節目可以幫忙入睡。
當然,選錯節目也可能讓你從床上跳起來打開看盤軟體,這點務必小心!
順帶一提,另一個對我睡眠影響巨大的因素是溫度。太冷或太熱都會讓我輾轉反側,如何把冷氣調整到最舒適的狀態,也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呢。
至於 ASMR?我依然抱持著「尊重但保留」的態度。畢竟,對我而言,有時候最好的搖籃曲,並不是精心設計的蟲鳴鳥叫,而是某位 Podcaster 那若有似無的低沉聲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