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想去美國當外勞(工作)?先看看你適合嗎?




這篇文章在草稿躺了很久,一直沒辦法完成,也許是工作忙碌,更多的應該是沒有靈感跟我的懶惰,現在來把它翻修一下,騙騙一些點閱率,如果你覺得我鬼扯得有道理,請幫我分享轉貼並註明出處,想要繼續看我鬼扯的文章也可以加入外勞芭的粉絲團,謝謝。


本文開始#@$%%$%$

很多台灣的朋友都會問你覺得美國好還是台灣好,我覺得這是個非常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對我來說每個地方都有好有壞,再好公司也還是有人哭杯,再差的公司一定有人愛的要死。所以這問題也是一樣的,適合你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另外此篇文章是針對一般人的處境來撰寫,如果你有個某某金控擔任 VP 的老爸或是寫台灣通史的阿祖,還是跟總統一起長大的老媽,我相信你應該不會是我的讀者。


喜愛英文程度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是喜愛英文的程度而不是英文好壞,事實上我覺得在台灣學的英文只有很渺小的機會學到"正確" 且"實用"的英文,因此在台灣英文考的好頂多只能代表你會考試,並不是你英文足夠跟美國人溝通。說句難聽的,就算是紐約的乞丐英文都比我們好。當你接受太多台灣不正確且陳舊英文的教學後,要洗掉那些沒用卻根深蒂固的英文反而是需要時間及毅力的。因此如果你根本不懂英文、但喜歡英文、願意學習,在美國這樣的環境,反而會比打掉重練快上許多。

當你來美國當外勞後,很多簡單的事情都因為語言變得很困難,像看病、搭車、點菜、搭訕、交朋友。剛開始嘗試會覺得新鮮,超過了365天後終究會轉成困擾,這時候崇洋反而是一種讓你留下的動力。因此不討厭英文是我覺得當外勞的先決條件。


專業與個性

來美國當外勞與否跟你的專業絕對相關,只要你的專業是美國人不喜歡不願意去做的而且美國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的,你能留下的機會就很高,像當血汗護理人員,當農夫,當園丁等等,都是美國人不喜歡的工作。目前對於華人來說最夯的就是當軟體工程師,因為這算基層工作,又很重要,職缺多,薪水也好,對英文程度要求較低,如果對自己的要求是留在美國生活,一輩子當個螺絲釘,有份不差的薪水,沒有想要大鳴大放,美國會是個適合你的地方。

與台灣連結度

來美國最最最難割捨的地方就是親朋好友,身處一個7000miles遠的國度,因為時差,90%時間都是一個地方是白天跟另一個是晚上,當台灣的時間是深夜,你再難過還是很難找到在台灣的親友跟你說話。跟過去的朋友感情變差是必然的,就算網路再怎麼發達,通訊軟體再怎麼方便,幾個月到一年沒有出來面對面,看著語言不同的電視,呼吸著汙染不同空氣,吃著毒素不同食物,感情一定會生疏許多。如果你是個重感情重家人,在台灣人脈連接都很高的人,來美國可能不會是個好選擇。在你建立起美國的交友圈之前,可能就會撐不下去而想要回去了。

你夠不夠魯蛇
一時魯不代表一輩子魯,只要你能找到一個更魯的地方其他人都比你魯。如果你在台灣就是魯蛇了,沒有富爸爸,離人生勝利組很遠,買樂透也不會中,坐捷運睡覺有可能被砍。去美國挑戰一下不見的是壞事,反正了不起就是打包回家,Nothing to lose。美國"準"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是從斯洛維尼亞去美國的,留在家鄉將不太可能遇到 Trump 更遑論要當美國第一夫人了,當年他是用模特兒專長的方式申請綠卡的,多思考一下有甚麼樣的專長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或美國需要你這樣的特殊人才,想盡辦法留下,也許 Loser 終究會變台灣之光的。

來美國看起來是光鮮亮麗,光宗耀祖,這些其實都是膚淺的外表而已。18世紀美國因為要蓋鐵路,輸入了幾百萬的中國勞工,因為中國勞工的吃苦耐勞,流血捨命,提前貫通了美國東西向的橫貫鐵路,但一直到現在,也不見有多少文章提及表揚。偉大的美國回報中國勞工的方式反而是給予長達60年的排華歧視條款。想要來美國掏金賺大錢,不能說沒有(85度C就做到了)但我想這機會是很低的,考慮去東南亞闖闖看可能機率會比較高一點。想要脫離台灣嚮往美國,當個平凡的在美台灣人,這是比較適合大眾的赴美姿態。


參考其他在美國工作及旅遊經驗

留言

Curiosity寫道…
寫得很好 請問可以借Po 嗎 海外台灣人都有同感 還有醫療也是很大的因素 在美國看病不易 垃圾食物又很多 😅😂
可以喔 麻煩請著名出處謝謝。台灣看病真的太強大,但大醫院人也太多

加入外勞芭粉絲團

加入外勞芭粉絲團

文章實用嗎?請我喝飲料當做鼓勵吧!

請我喝杯飲料吧!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7條大道讓你去美國當外勞或當美國人順便實現美國夢(20250519 最新 update)

台灣的就業環境越來越不好,輸出國外當外勞會漸漸變成常態。看到越來越多人去澳洲,東南亞,菲律賓打工。去美國打工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個選項,只是人生地不熟,距離又遠,法規複雜。要知道怎麼去打工也不是件簡單的事。這文章是來美國數十個月所聽到看到的方法,用這篇文章做個記錄讓有需要的朋友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去美國當外勞,當然如果你想當美國人也可以作為參考。 1. 綠卡抽籤(即將取消) 如果你看到 DV2022、DV2023、DV2024(Diversity Immigration Visa Lottery) 這樣的標籤,基本上就是所謂的綠卡抽籤。這個好處是每年都可以抽,完全免費,限制很少,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抽籤,夫妻可以分開抽,一人中籤,可以分享給配偶跟子女。但優點也是缺點就是抽的人很多,中籤率很低。如果英文能力不好,沒去過幾次美國,加上有家室,抽中了也是個困擾,到底是要去還是不去?不過這等中籤再來考慮就好,有興趣可以去以下參考網站看看 綠卡抽籤官網 20250213 update 修正官網連結 2. L1工作簽證 L1是我認為一般家境普通,沒有傑出專長的人,心中有夢,很想去美國打工,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之二(之一是娶美國人或嫁給美國人)。當然重點是沒錢才需要用這種方法,如果像強國人滿手鈔票,可以選擇的方式還有很多,這個方法可以擺 priority 後面一點。詳細的申請方法跟需求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專文介紹。 申請L1工作簽證去美國工作 2-1. 條約商人(E-1)及條約投資人(E-2)簽證  (2 0160405 update) 有兩種人適合 E1/E2 簽證,第一,有點小錢想去美國創業,因為申請過程需要提供完整營運計畫,很適合已經有 prototype 且已有美國資金支持的 start-up。小錢雖小但至少要有10萬美金。另外一個就是由境外公司外派去美國開公司。E1/E2的優點是投入的金額較小,加上只有條約國能使用,沒有中國跟印度兩大簽證殺手,競爭較少。此外比起L1,則少了需在母公司工作一年的必要條件。是條比較少人走的路,但不失為方法之一。 怎樣申請美國E-2非移民簽證 3. 美國讀書轉H1B工作簽證 如果家境尚可,且喜歡讀書的朋友,去美國拿個學位順便留下工作是不錯的作法。比起其他方式去美國工作,這方法相對比較"...

用最少的哩程,成功兌換跨年紐西蘭南島商務艙哩程票

最近因手術後的復原期, 恆久恆久恆久 沒有查詢里程票了。術後的 複視 影響了用眼時間,加上久坐會導致梨狀肌疼痛,不得不減少電腦前的工作時間。 然而,昨天與朋友共進午餐時,老婆提出了一個請求 - 她想清空美國航空(AA)帳戶中的里程。這個想法源於去年的一次不愉快經歷:她的 AA 帳戶遭駭客入侵,損失了8萬哩程。雖然經過數月與AA 客服溝通、甚至赴美國網路警察局備案後終於追回里程,但這次經歷讓她希望能盡快使用完這些里程,以避免再次發生類似風險。 目前老婆的 AA 帳戶約有10萬哩程。對居住在台灣的我們來說,最具價值的兌換方式是使用寰宇一家聯盟的紐澳航線商務艙,單程只需4萬哩程。因為如此,我術前就一直在研究計畫兌換兩張紐西蘭南島返程的商務艙機票。 在查詢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 British Airline(BA)和亞洲萬里通都顯示2026年1月5日有國泰航空的基督城-香港-台北航線的座位(商務艙2張、豪華經濟艙2張、經濟艙6張) - 但澳洲航空(QF)、AA和 Alaska Airline(AS)只能查到經濟艙座位,查不到商務艙機票 經過分析,我認為: 1. 亞萬和 BA 都能查到座位,說明確實有釋出機位 2. 而且時間這麼就剛好,當天就是 AA 放票 2026/01/05 的第一天,應該也不是被換走了才是,覺得應該還是有票的機率很大。 3. AA 查詢不到可能只是系統顯示問題,實際應該有票 抱持著這個推論,我立即行動: 1. 首先撥打中國區 AA 中文客服,但發現權限不足,客服也只能看到經濟艙的票 2. 轉而聯繫美國區 AA 中文客服 ( +1 800-492-8095),順利完成商務艙兩張的訂票 3. 最終只花了 116 美元的稅金,就搞定了兩張商務艙機票 重要經驗總結: 1. AA 仍是東亞至紐澳最優惠的里程計畫:里程需求少,稅金低,而且退票完全不用手續費,這也是我敢大膽定下去的原因之一。 2. 即使 AA 網站查不到國泰商務艙,通過客服仍可能預訂成功 3. 建議直接聯繫美國區 AA 中文客服,效率較高 國泰bug票之持續5級地震的CX855 A359 YVR-HKG 商務艙體驗 用高鐵價體驗平躺商務艙 河內商務艙貴賓室Hanoi NIA Business Lounge 外勞芭的7個便宜機票購買秘訣總整理 什麼?廉價航空Airasia也有專屬貴賓室!...

踏遍球場--釜山社稷棒球場(韓國樂天巨人主場): 韓國最佳啦啦隊

這個專題已經暫停更新一陣子了,主要是因為過去幾年都住在美國,雖然走過一些不錯的球場還參加了球場 tour,大部分都是介紹球場建築緣起,博物館跟球員記錄,這些知識我想太多人比我還熟悉的多,就不廢話了。美國的球賽部分除了花生,熱狗,啤酒,Let's Go XXX,球迷裸奔老實說也沒什麼好寫的,告訴各位芭友一堆老人歷史也不有趣,所幸就開他天窗。 作為一個與展元不同的棒球之神一同度過30年的中老球迷,能去各地球場走走,還是很興奮滿足,但遠遠不及這次去釜山看球所獲得的驚艷,想起來我已經很久沒有去全猿主場見見Lamigirls,相信他們應該也進步不少,應該找個時間去走走了。 說實在韓國真的是很不國際化的國家,釜山又比首爾更鄉下,想當年我在首爾用破我的破英文跟手上拿著Toeic的高中韓國妹問路,他居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就知道基本上英文到處沒有用,說英文也不會通,看韓文又不會懂,光買票就是個大問題,還好Lotte Giant不是什麼大熱門隊伍,不會滿場,開場前去現場買票就可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拍下球場座位圖,用指號碼的方式跟售票員溝通你想要的座位,這樣的方式買票就完全沒有問題,畢竟韓國人英文差,理解力還是不錯的。我最喜歡坐本壘版後方稍高一點的位置,因此選擇了54號本壘版後方高層的看臺,只要10000韓圓(約8.72USD),滿便宜的。 雖然有兩個討厭的竿子但視野不錯 就是票摟 有露營票,而且真的有人在球場露營!連兩場打到半夜,還真是值回票價 這場Lotte的比賽是我目前去現場看球最的棒的比賽沒有之一。原因第一是球隊拼勁,第二是啦啦隊及燈光,第三是球迷。一場比賽打了5小時還沒打完,第10局雙方沒有突破僵局制可以各打5分,還包含一支滿灌炮,這種比賽我還是前所未見,最終打到12局還看到再見安打,害我第一次看了6小時棒球,還花了比球票貴的13500韓圓坐計程車回旅館,連做夢都還在球場喊著Lotte.... 10局結束已經23:31 剛好5個小時 應援團雖然只有5人,但真的是一流水準,Lotte girl的量不如Lamigirls多,但質量真的相當優良,我看過各式比賽的show girls,能讓我眼睛一亮的並不多,Lotte妹跳舞的動作與節奏真的很到位,充分展現長髮飄逸的特色,加上不是跟滿街都一樣的韓國白臉紅嘴妝,雖然只是簡...

Grab vs inDrive:檳城叫車 App 實測比較與使用心得

腦瘤術後康復旅遊的最佳選擇:檳城旅遊交通體驗分享 術後首次出國,我選擇了檳城作為恢復之旅的目的地。這裡的生活成本令人愉快:食物、住宿和交通費用僅為台灣的 40~90%,對於需要不定時休息的康復者來說,是理想的旅遊選擇。 檳城現在的天氣像是夏天,夏日般的天氣(上午10點體感溫度超過33度)看似難耐,但對剛從台灣寒冷中解凍的我,大量出汗反而成為一種身體重置。從第一天剛到時,全身的無力感,到了最後一天,我已經不用斷片休息了。  親民的叫車價格 便宜的打車價格及方便的叫車 App,絕對是對我這種還在恢復中的身體,最重要的兩個優點。去任何地方只要打入地名或地址,不用跟用馬來英文跟馬來中文的司機解釋,價格也是在出發前就知道,真是省心好多。任何時候我只要累了或想要吹冷氣,Grab 一下就搞定 (我有買 Grab 的股票,所以要多多支持一下 🤣),恢復中的旅客,檳城或許是你意想不到的療癒選擇。 需求高時加價嚇人 Grab雖然好用,但在需求高的時候加價是很可怕的,動不動就是100%-300%在加價,不過因為當地物價低,即便加價也不會太傷。以短途為例,5馬幣變15馬幣,折合台幣也才111元。 其中一天從汕頭街夜市返程時,遇到下班尖峰,被加價了 100%,要價11馬幣,心生反骨的我不想被加價,用 perplexity 找了一個 Grab 的替代品叫做 inDrive,這 App 是個有喊價功能的叫計程車 App。 拒絕司機的藝術:一場荒謬的喊價遊戲😂 第一次玩這 App,不太了解該怎麼用,先喊了最低價 5 馬幣,叫了 5分鐘都沒有司機理我🤣,手動加價1元後,有個名字看起來像印度裔的司機跟我喊價 8 元,因為是第一次被司機喊價覺得很新奇,無意識的按了拒絕🙅😂。意外看到旁邊有幾間有趣的小店,突然不想搭車了,後來他又 offer 了兩次 8 元,也都被我拒絕了。  逛完了小店,Grab 價格飆升至 16 馬幣,又打開了 inDrive 喊價,這次從 6 元開始,果不其然沒人接單,很快的有兩個華人司機 offer 10 元;因為剛剛只要 8 元,又無意識的拒絕了他們,接著還是沒有司機願意接單😭,摸摸鼻子不斷上修價格到了 10 元,依然沒有司機接單,最後,我徒步走回飯店,因此結束了這次的計程車「喊價遊戲」。 教訓是:別為了省幾塊錢,把自己折騰得太累😂 禁外飲,歡迎外...

上海數位化之旅:當科技飛速前進,我卻還在找Wi-Fi密碼

距離上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已經過去六年,距離上次走進上海已十三年。時隔多年,再度造訪這座東方明珠,我發現自己就像拿著Nokia 3310走進Apple Store的顧客——雖然手機還能用,但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作為一位來自台灣的科技自由工作者,這次旅程讓我對自身的數位能力有了「痛苦而清晰」的檢視,也讓我體會到原來「數位落差」不只存在於不同世代之間,更可能出現在不同城市之間。 一、數位能力檢視:我是不是該回去重修資訊課? 因為疫情,多年未曾踏上中國大陸,一到上海,我發現自己的數位能力就像停留在石器時代的考古文物。在台灣時還覺得自己挺跟得上潮流,結果一踏入上海街頭,立刻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錯覺——到處都是我看不懂的黑科技。 智慧導航 + 紅綠燈聯動: 城市交通燈號與導航軟體的整合程度,簡直讓我懷疑是不是穿越到了2030年。用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導航時,螢幕上不只顯示路線,還會貼心告訴你「前方紅燈還有15秒,請準備出發」。我第一次看到時還以為是Bug,結果發現這是標準配備,心裡默默OS:「沒想到Google Map已經是落後的App了。」 想像一下在台北市中心、信義區等繁忙路段,如果導航能提醒您「前方綠燈剩餘 3 秒,請保持 30 公里/小時車速並準備停車」,也許能減少急停急煞的風險。上海的智慧交通生態已經非常成熟,值得台灣城市在基礎建設與數據互通等方面借鏡。   打車App大亂鬥:選擇困難症患者的噩夢: 滴滴、曹操、哈羅⋯⋯光是記住這些名字就讓我頭疼,更別說它們全部整合在地圖App裡,一點開就是滿滿的選項。我站在路邊研究了十分鐘,才發現原來不用下載一堆App,一個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就能叫車、導航、付款一條龍服務。 不過有個小發現:百度地圖預估的車資總是比較便宜,但實際付款時又會多出一些神秘費用,讓我懷疑是不是有「新手稅」這種東西。 二、台灣科技水準:我們是不是該緊張一下? 比較上海與台灣的現況,不得不承認台灣在部分應用場景確實存在落後情況。台灣雖然有 Uber、LINE Pay,以及各種行動支付服務,但普及率與整合度仍不及大陸。在上海,從掃碼點餐到全程無現金支付,全用同一 App 完成,已成為跨界整合的生活常態,令我印象深刻。說台灣完全落後倒也不至於,但就像拿著功能手機看別人用iPhone一樣,功能都有,就是整合的沒這麼完整。 掃碼點餐:一...

菲律賓免簽開放!用載客率找最划算的航班全攻略

菲律賓免簽開放!用載客率找最划算的航班全攻略 菲律賓7/1免簽倒數!如何觀察市場供需搶最便宜機票?完整訂票攻略 🎉 重大消息: 菲律賓宣布7月1日起對台灣開放免簽!台灣旅客前往菲律賓觀光最長可停留14天,不需申請簽證。隨著免簽政策即將上路,機票需求將大幅增加,如何搶到便宜機票成為關鍵。 📋 快速導覽 馬尼拉、克拉克航線恢復分析 宿霧航線競爭態勢 菲律賓皇家飛航策略解析 颱風季節風險提醒 實用訂票技巧 即時航班數據分析工具 🔥 菲律賓航線恢復狀況 問題:菲律賓7/1免簽後,機票會變貴嗎? 答案是: 非常可能! 菲律賓政府宣布自7月1日起,持台灣護照可免簽入境菲國觀光,最長可停留14天。這個重大政策改變,預期將帶來機票市場的劇烈變化。 颱風災害後的航線恢復背景 🌪️ 2024年9月颱風重創菲律賓航線 2024年9月,菲律賓遭受嚴重颱風襲擊,造成菲律賓機場大規模航班停飛,許多航線被迫暫停營運長達1-2個月。這場天災不僅重創了菲律賓的觀光業,也嚴重影響了台菲航線的正常營運。 📈 航線逐步恢復營運 經過近10個月的重建與恢復,馬尼拉和克拉克航線的載客率已逐步恢復甚至超過去年: 航班班次恢復 :各航空公司陸續恢復正常班表,部分航線甚至因應需求而增班 機場設施重建 :受災機場的基礎設施已完成修復並重新開放 旅遊需求回升 :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