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美國工作心得」標籤的文章

想去美國工作的朋友們該如何因應川普停止多個移民簽證的政策?

停止移民簽證這件事川普應該已經想做很久了,打從他上台以來一直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每一年都放出消息要改掉綠卡抽籤,每一年都說要減少移民,結果都是說說而沒動作。川普並不是白痴,他的核心思想一直沒有改變,就是先滿足私人利益(連任總統),再做MAGA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他也知道停止移民簽證一定不會MAGA,但這手段可以得到他的鐵粉的選票。這些鐵粉不見得可以因此獲益,因為這些中西部鐵粉大多是些從事低階工作的白人,全球化形成,讓他們工作被取代或競爭力變差,無法繼續他們的美國夢,變成全球化下的受害者。但這些人本來就不是FAANG (FAANG指的是Facebook、蘋果公司、亞馬遜公司、Netflix、Google等5家美國網路業或科技業巨擘的合稱) 需要的人才,所以執行暫停移民簽證的政策只是讓他們爽但並不會實質改善他們的生活。 川普其實也很狡猾,這只是他用來獲取鐵粉選票的手段,因為如果真要斷這條路應該斷的乾淨,直接就永久停止就好,為什麼只宣布 "暫時"停止到年底?就是因為真要這樣做對美國的競爭力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這條 合法取得全世界便宜且好用的聰明人來幫美國打天下的高速公路 ,美國的未來會很堪慮,甚至會離MAGA越來越遠,但他現在不做這事,他11月的未來,就更堪慮了。所以"說" 了這麼久才不得不宣布執行。 但對於有美國夢的朋友們,該怎麼因應這個政策呢? 這時間點執行了這政策,大家其實不用很悲觀,為什麼呢?因為「疫情」改變了這世界。想想看這些FAANG 跟其他軟體為主的科技業幾乎都因為COVID-19而宣布了WFH (work from home) 的政策,甚至可以永遠WFH。既然有WFH,在哪裡工作就不是這麼重要了,我看到很多原本在美國Google工作的朋友已經在台灣待了幾個月了都沒回去,所以WFH應該已經是常態了。配合WFH,你反而更有機會為這些科技巨頭工作了,巨頭們在很多美國以外的國家都設有據點,沒有H1B這條路,他們還是需要人才阿,所以把人才放到其他國家或用WFH變成是一條可能的workaround,這是今年以前很都沒開創出來的道路阿。 在台灣的我們可以想辦法先去台灣或其他國家據點。透過WFH來蹲點,順便利用這些時間了解一下轉調的機制。等待年底過後,移民限制政策解除的機會,再想辦法透...

上帝真的比較眷顧笨蛋嗎?美國工作實錄

幾個月前因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App叫「 得到 」,在中國看起來很火,上面有很多大咖說書給你聽,很多課程聽起來還頗有道理,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說書人叫做" 吳軍" ,去年他的節目叫做「 硅谷來信 」,硅谷就是矽谷,是中國用語。今年的新課叫做「谷歌方法論」,其中第9封信開始的幾封信是討論「上帝比較喜歡笨人」。下面是課程裡舉的一個例子: 為了保護它的隱私,我以化名ABC代表這家公司。有一天,來了一個甘肅來的“土老帽”買電腦,ABC公司的銷售經理開出比市場價高5%的價格給對方,對方居然接受了。不過對方提出一個條件,在合同上再加價的20%,作為採購員自己的回扣。 這種賺錢方式在當時的中關村很普遍.ABC公司的銷售經理一看對方要好處,就表示自己有難處,講除非自己也拿到點好處,否則不願意承擔給回扣的風險,其實當時給回扣很常見,並沒有所說的風險。對方的採購人員倒也爽快,答應把1/4的回扣還給給ABC公司的銷售經理。 ABC公司按照10.5萬元賣給了對方。對方又要了2萬元的回扣,於是合同和發票上的金額就是12.5萬元了。在兩萬元的回扣中,ABC公司的銷售經理自己拿回了5000元,給了對方的採購人員1.5萬元。 接下來就有一個問題,是先付款,還是先發貨,這一點永遠有爭議。在中國發了貨拿不到貨款的事情時有發生,這才讓摩拜單車的CEO王曉峰過去感嘆,銷售不僅要把貨賣出去,還要把錢拿回來。 我自己在那兩年的銷售生涯中,有一次就是收款非常困難,不得不出差兩次上門討賬,才把錢要回來。因此,比較認死理的人會堅持先付款,這樣對於賣方比較安全。當然,給了錢的人也會擔心對方遲遲不發貨,並且把貨款挪作他用,因此付款未必爽快。  這次從甘肅來的這個“土老帽”特別實誠,把匯票帶在了身上,ABC公司的經理喜出望外。不過,對方提出一個小要求,“既然錢也給了,東西還放在你們這裡等待發貨,我馬上也要走了,能否將兩萬元回扣先付給我?“畢竟回扣是現金,人離開了也不好交接。ABC公司的經理覺得這個要求也合理,更何況自己還連哄騙從對方的回扣裡扣下5000元,於是就把回扣給了對方。 到此為止,ABC公司的經理覺得賺了個大便宜,公司和自己都有好處。但是,幾天後他才發現,對方的賬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錢,對方來的這一次,根本也不打算騙他的貨,只想騙這一萬五的回扣,這筆錢在二十多年前...

外勞芭去美國面試美國人- 美國工作實錄

外勞芭因為小有一點管理經驗,加上帶人的技巧還不差(就讓我老芭賣瓜一下xd,至少被我帶過的小朋友們不僅還沒拿刀來砍,我過還願意寫我當 reference,害我常常莫名其妙的接到矽谷打來的電話,以為有矽谷公司想招募我,才剛開始暗爽就發現人家要的不是我-.-),因此在美國跟台灣都有被賦予招募新人的責任,累積了不少被"職場新鮮人"面試的經驗。招募的職位是跟技術有關的PM,通常我都會希望是資訊電機背景的候選人來應徵,在台灣由於 D 社也算是間大公司,雖然不見得是光宗耀祖,但好歹曾經風光,要找點前段國立大學的煙酒生來面試問題不大。但在美國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D 社在當地只能算三流公司,知名度普通,加上offer的薪水不高,來應徵的通常都只是當地普通的大學生或在學生,UCI 已經是裡面算很不錯的大學了,Job description 上我寫的是要找資訊背景的,但事實上幾乎都不會有資訊電機的學生來應徵,因為 Google/Amazon/BRCM 這種知名大廠在 Orange county 都有分部,給的薪水又是我們的好幾倍,所以根本供不應求....@@。所以只會來些念 marketing, 會計, 經濟, 物理等科系的小朋友 。對於剛出社會的小朋友們我只希望他們對這工作有熱情,並沒有期待他們會什麼東西。 首先會收到履歷,美國人的履歷跟台灣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少,像不會有照片,年齡,性別,種族,住址等資訊,相信各大輸出台勞的人力銀行都有撰寫英文履歷詳細教學。雖然沒有這些資訊想猜出來其實也不難,姓名就可以先猜出性別、種族及一部分年齡資訊,例如如果是外國人First name會取John、Mary這種古代的名字的通常不會是年輕人,Last name更是看種族一大利器,華人的Chen/Wang/Liu/Lee這種大姓就不用說了,香港人姓"王"的通常會是Wong而不是Wang,中國人姓"周"的會Zhou而不是Chou。看到Nguyen、Vu或Pham基本上是越南裔,Nakanura/Sato就很簡單的知道是日本人,Kwon/Park是韓國人為主。Cohen這種通常是猶太人,還有很多種不同變形像Coen/Cohn/Kahn等等。NBA場上常聽到的Jordan/Smith/Jackson等等都會是非裔美國人。先說這不是種族歧視,...

大LA地區如果只有一餐要吃什麼? (update 20190524)

外勞芭最不擅長寫美食文,吃飯又不愛拍照,所以必須要有前言;"看外勞芭美食文有好有壞且多有偏頗,請詳閱yelp或google公開說明書減低風險"。 不美不韓不飲茶 每次回台灣總要跟豬朋酒肉朋友們團聚一下(ㄟ....一個都不要跑),順便測試一下美國胃是否還可以容忍台灣劇毒,但我的要求就是不美不韓不飲茶。美式漢堡大牛排等食物不消說,美國一定大勝,光看某美國最大州的路上牛排館在台分館,就發現美國第一個價格大勝(但差距越來越小),第二可以亂丟花生殼到地上更爽,所以拜託不要跟我約這間。 照片來源:蓁蓁的旅行日記 然後說說飲茶,因為早期移民美國的中國人中以廣東人居多,因為靠海,加上生活不好,也就是魯蛇,所以跟我這小魯一樣決定出國當外勞,有興趣請參閱 外勞文 。美國China town的中餐廳通常說廣東話都通,普通話或國語現在也不差,畢竟祖國很強大。但飲茶這事美國還是比台灣道地,價格也公道。 Las Vegas的金元寶 (口味道地,經濟實惠),Irvine的弘城(特價龍蝦不大但新鮮便宜)、凱悅軒(地方大,地方乾淨,價格稍貴)都提供不錯品質的飲茶,食記請Google美麗好吃人妻蓁蓁的blog,我都看他文章吃飯的。但要注意美國飲茶通常只提供早上到中午或下午,跟香港早茶感覺一樣,但早茶也不是很早開,9:30~10:00才開是常態,注意不要太早或太晚去了。我最喜歡的作法是7點去hiking順便看妹(美國小白正妹很喜歡早早去爬山,跟大部分台灣正妹中午後才出門不同),9:30結束後吃飲茶補充能量。 最後是韓式了 ; 我曾聽韓國歐巴說:韓國第一大城首爾,第二大城LA不是叫假的。人多口多食物就強大。因此不論BBQ、豆腐鍋、泡菜、部隊鍋、螃蟹鍋、牛骨湯甚至不知名小菜真是道道韓力十足,台灣完全找不到可以匹敵的。因此如果只能有一餐Qouta就是韓式料理了。但韓式有好多種阿,要選哪個呢?如果有車,我最推薦的是去 Garden Grove 這個小韓國城吃 牛骨湯 ,這家店我真不知道他名字是什麼,看英文翻譯我都管他叫鐘樓。這只是一家不起眼小店,menu很簡單,總共不超過20項,只有韓文跟英文,韓國大媽的英文也不怎樣,但食物就是優。三年前第一次吃牛骨湯真是驚為天人,份量很大,一般台灣男生都可以吃很飽 ; 三大條帶牛肋條煮的恰到好處,配上黃芥末洋蔥醃醬還有韓式粗粉...

入侵美國領土並結交美國朋友

當你放下一切不開心的過去(再次強調這泛指一般人)及關心你的家人,飛往地球另一個國度時,不只是家園要重新建立,柴米油鹽的民生問題要解決,其中一個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朋友也必須重新尋找。以我本身的經驗來說,我去美國之前,在面積9629047平方公里(約台灣的269.3倍大)的美國我只有少於20個朋友,擁有綠卡的只有約10個。三年後,當我們最後一周低調搬回台灣時,我想我應該有跟至少50個新朋友說了再見。其中有非常多是美國人,還有很多是沒有辦過護照的美國人(很多美國人其實沒出過國,也不想認識外國人,對外國人的看法就跟Trump所說的一樣,外國人是來搶他們工作的。尤其收入較低的一群美國中產白人是對於外國人很不友善的一群)。 當初前往美國時並沒有抱著跟美國人做好朋友的想法,的確,前一年半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兩三個台灣人在美國到處旅遊,當離南加比較近的地方都走遍了,每到放長假找不到去處時,才意外的重新認識了許多美國朋友。 搬去美國生活後發現空閒的時間其實很多,在台灣朝9晚9是很正常的上班型態,回到家差不多就是洗洗睡。美國大部分工作時間就是8小時,80%時間我晚上下班回到家時也只有6:30pm。春夏白晝時間很長,常常吃完晚餐後太陽仍不想日落西山,可以出去散散步或參加一些活動,最推薦的就是在仲夏的傍晚去海邊吹吹海風順便來個野餐看日落。 我們跟美國人建立最多關係的地方在教會,因為偷懶加上沒車,一開始就去家裡附近走路可以到的美國小教會而不是去找華語教會,這樣的一個決定也促成了我們三年裡認識的美國人多於台灣人。教會中有許多小組活動或是類似園遊會等形式的活動,都會需要大量義工,我們因為空間時間多了,加上沒事就常去參加這類活動。一開始當然尷尬,由於英文能力不佳,加上美國人喜歡踴躍發言,相形之下從小被教育老師說話不要打斷的我們自然只有當聽眾的份。這倒也讓我重新了訓練聆聽的能力,在工作上的幫助很大。尤其當你聽不懂時要怎樣裝懂,如何拋出一些看似有關卻又無關的問題旁敲側擊來聽到你想要知道的答案,甚至當這話題你沒興趣時怎麼拋出一些其他議題來展現你的想法,都是無形中從這樣的小活動建立起來的。 美國人聊天大部分都是一套固定形式做開始,先問個好(What's up?, What are you up to?),聊聊天氣,上週去哪玩,周末有甚麼計畫? 在那高就? 接著就該尋找共同興...

想去美國當外勞(工作)?先看看你適合嗎?

想去美國當外勞(工作)?先看看你適合嗎? 文章目錄 前言:適合你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關鍵一:喜愛英文的程度 關鍵二:專業與個性 關鍵三:與台灣的連結度 關鍵四:你夠不夠魯蛇 結語:赴美的現實姿態 延伸閱讀 前言:適合你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很多台灣的朋友都會問你覺得美國好還是台灣好,我覺得這是個非常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對我來說每個地方都有好有壞,再好公司也還是有人哭杯,再差的公司一定有人愛的要死。所以這問題也是一樣的, 適合你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另外此篇文章是針對一般人的處境來撰寫,如果你有個某某金控擔任 VP 的老爸或是寫台灣通史的阿祖,還是跟總統一起長大的老媽,我相信你應該不會是我的讀者。 關鍵一:喜愛英文的程度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是喜愛英文的程度而不是英文好壞,事實上我覺得在台灣學的英文只有很渺小的機會學到 "正確" 且 "實用" 的英文,因此在台灣英文考的好頂多只能代表你會考試,並不是你英文足夠跟美國人溝通。說句難聽的,就算是紐約的乞丐英文都比我們好。當你接受太多台灣不正確且陳舊英文的教學後,要洗掉那些沒用卻根深蒂固的英文反而是需要時間及毅力的。因此如果你根本不懂英文、但喜歡英文、願意學習,在美國這樣的環境,反而會比打掉重練快上許多。 當你來美國當外勞後,很多簡單的事情都因為語言變得很困難,像看病、搭車、點菜、搭訕、交朋友。剛開始嘗試會覺得新鮮,超過了 365 天後終究會轉成困擾,這時候崇洋反而是一種讓你留下的動力。因此不討厭英文是我覺得當外勞的先決條件。 關鍵二:專業與個性 來美國當外勞與否跟你的專業絕對相關,只要你的專業是美國人不喜歡不願意去做的而且美國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的,你能留下的機會就很高,像當血汗護理人員,當農夫,當園丁等等,都是美國人不喜歡的工作。目前對於華人來說最夯的就是當軟體工程師,因為這算基層工作,又很重要,職缺多,薪水也好,對英文程度要求較低,如果對自己的要求是留在美國生活,一輩子當個螺絲釘,有份不差的薪水,沒有想要大鳴大放,美國會是個適合你的地方。 關...

7條大道讓你去美國當外勞或當美國人順便實現美國夢(20250902 最新 update)

美國打工全攻略:7 種合法工作簽證與綠卡申請方法總整理 文章目錄 前言 綠卡抽籤 (Diversity Visa Lottery) L1 工作簽證 (跨國公司內部調派) 美國讀書轉 H1B 工作簽證 直接找美國公司贊助工作簽證 EB 系列綠卡 (職業移民) 婚姻移民 (娶/嫁美國公民) 參軍移民 (MAVNI Program) 結語 延伸閱讀 前言 去美國打工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個選項,只是人生地不熟,距離又遠,法規複雜。要知道怎麼去打工也不是件簡單的事。這文章是來美國數十個月所聽到看到的方法,用這篇文章做個記錄讓有需要的朋友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去美國當外勞,當然如果你想當美國人也可以作為參考。 1. 綠卡抽籤 (Diversity Visa Lottery) 如果你看到 DV2022、DV2023、DV2024 (Diversity Immigration Visa Lottery) 這樣的標籤,基本上就是所謂的綠卡抽籤。這個好處是每年都可以抽,完全免費,限制很少,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抽籤,夫妻可以分開抽,一人中籤,可以分享給配偶跟子女。但優點也是缺點就是抽的人很多,中籤率很低。如果英文能力不好,沒去過幾次美國,加上有家室,抽中了也是個困擾,到底是要去還是不去?不過這等中籤再來考慮就好,有興趣可以去以下參考網站看看。 綠卡抽籤官網 20250213 update 修正官網連結 2. L1 工作簽證 (跨國公司內部調派) L1 是我認為一般家境普通、沒有傑出專長的人、心中有夢、很想去美國工作,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之二(之一是娶美國人或嫁給美國人)。當然重點是沒錢才需要用這種方法,如果你滿手鈔票,可以選擇的方式還有很多,這個方法可以擺 Priority 後面一點。詳細的申請方法跟需求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專文介紹。 申請 L1 工作簽證去美國工作 2.1 條約商人 (E-1) 及條約投資人 (E-2) 簽證 有兩種人適合 E1/E2 簽證,第一,有點錢想去美國創業,因為申請過程需要提供...

去美國工作 - L1工作簽證申請攻略:公司內部轉調赴美工作的完整指南

去美國工作 - L1工作簽證申請攻略:公司內部轉調赴美工作的完整指南 文章目錄 前言:一個沒錢英文不好的美國夢 L1簽證申請資格 L1A 還是 L1B?兩者區別 轉綠卡資格 申請資料及流程 近年申請狀況分析 其他去美國當外勞系列文章 前言:一個沒錢英文不好的美國夢 過去的 30 年有個夢想是去西方國家唸書或生活個一陣子,可惜口袋沒錢,英文也不好,這個夢想就一直停滯著,沒想到就在2014年的春天實現了,用的方法是 L1 簽證(公司內部轉調),與大部分人所使用的 H1B 有很大的不同,希望這篇可以給希望挑戰去美國工作卻又跟我一樣的沒錢,語言又不好的人一點鼓勵 。 L1簽證申請資格 目前上班的公司必須在美國有 common ownership。可以是一方控股另外一方, 或者雙方同屬於第三方控股。合格的關聯公司關係包括母子公司、姐妹公司,分公司等。在美國的公司最好要有繳稅給美國政府的紀錄,若雇用美國人的員工數目很多,繳稅記錄正常,就比較容易通過 需在目前公司(台灣或其他國家)工作一年以上 L1A 還是 L1B?兩者區別 L1 簽證分為兩種,L1A 是給高階的管理人員,L1B 簽發給核心技術開發人員。 L1 有正常的單獨 L1 申請, 以及為大公司簡化手續大批量申請而設計的 Blanket L1。這在申請 AIT 面試的時候會有欄位需要挑選,記得不要選錯了,申請手續上及費用會有差別的第一次最長可以申請 3 年,每次可以再延長兩年,。但如果是 start-up 公司,可能只會先給一年 轉綠卡資格 如果關聯公司已經存在一年以上,L1 簽證一入境美國即可申請綠卡,若是 start-up 公司則要等一年後才能進行申請流程 申請資料及流程 由關聯公司對美國政府提出申請(I-129),需要包含下面資料,最好多付 $ 1225   (2024年後漲價到 $2,805) 美金走 premium processing,依規定美國政府必須在 15 個工作天內 回應,審查通過後,才可拿美國政府提供的 I-79...

加入外勞芭粉絲團

加入外勞芭粉絲團

文章實用嗎?請我喝飲料當做鼓勵吧!

請我喝杯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