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上櫃後要進軍美國打國際杯了!對於水餃產業賣去美國滿有興趣,因此依據我在美國生活的經驗來做了個分析,結論是 我有60%看好他可以成為未來股價成長的動力 。 美國賣餃子鍋貼目前還是個藍海市場 ,有賣的店通常是個人小店家,價格貴(正常一顆USD $0.8~2 看地區,鍋貼又可以賣更貴),大多集中在亞洲區,且質量難抓,踩雷機率不低。八方一開始就打算先建立中央廚房的方式,配合快餐連鎖形式,在價格與標準化上的優勢應會很明顯。八方的品牌跟口味大多華人應該多多少少有看過吃過,就算不是很喜歡,但應該也不排斥,快速展店應該不是個問題,如果可以有 10 USD 以下的份量足夠且有飲料或湯品的套餐,抓到這些華人基本盤應該不困難,並且對這些小店家的殺傷力應該會很強。 這是我在美國 Irvine 家裡附近的餐廳101 noodle house,這樣的價格真的讓人點不下手 2. 比起水餃, 飲料應該才是八方真的要賺錢且打進美國人心中的產品 。湯品在台灣滿受歡迎的,但可能不見得會受到美國人喜愛,因此併了的丹堤的八方起碼可以先提供咖啡當基本盤,真正可以大賺的,我認為應該是珍珠奶茶,這飲料在美國可以賣的比咖啡貴,以台灣的水準來說目前美國大部分的店都還不一定到位,但已經很受美國年輕世代歡迎,美國人對其的喜好已經獲得證明了。伴伴堂是我喝過品質最好的了,一杯中杯的黑糖鮮奶珍珠要價USD $4.5 以上🤥,真的相當貴。相信八方一定有調研過,所以已經在認真佈局了! 官網上已經有特調珍珠紅茶的選項了 說完看好的方向來看看可能的風險吧 人工貴: 美國的最低薪資大部分的有錢州都漲到 USD $15/hour 左右了,包水餃這種人力活,是否有足夠好用的人力能撐的起來,這是我目前有最大疑慮的地方。假設包一顆水餃/鍋貼要 30 秒,能賣 USD $0.5 。光包水餃的人力成本就佔 25%,還不包含水電、店租、食材跟其他煮水餃收拾店面的人力,這比例好像有點高。如果要再賣貴一點,一個 10顆水餃/鍋貼+飲料的套餐超過 USD $10,跟其他的速食店比,似乎就不太有競爭力,不知道八方是否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考慮採用機器人包水餃,只要機器人沒壞掉應該都可以全力認真工作,還可以作為行銷包裝的手段?這部分就待八方開店後看他的解法是什麼了了。 是否能打入美國人飲食的大眾市場? 我個人認為八方要在美國華人飲食佔有一席
秋天以往都是個旅遊的季節,因為天氣已經沒有這麼炎熱,加上連假較多,FB或Google photo常常會跳出來過去幾年去了哪些地方旅遊。但近兩年由於疫情,只好轉為開發台灣當地旅遊,今年比偷懶,用 Staycation 住高檔飯店的方代替到處全台小鎮跑透透,因此有感而發寫了這篇做記錄。 過去星級高檔飯店餐飲都 Buffet 以為主,能讓人感覺較為豐富超值,但因為三級警戒,改良方案就變成提供餐盒,比起上百種餐點任選當然體驗當然還是差了一點。不過在房間裡享受餐盒到也別有一番風味,尤其空間及設施相對雄厚的高檔酒店,比起去大餐廳看人現場吃撥,在房間的悠閒也是很舒服的,可以撥自己喜歡的音樂或是看部經典的舊電影來配。這裡我選了遠東香格里拉酒店跟鹿港小鎮的永樂酒店來做一個比較 (因為三級警戒後我也只住過這兩間高檔酒店😅,其他較難比較的就先忽略)。 未來餐盒可能持續存在 這兩間我入住的時候其實都已經降級二級了,但餐盒或是還是大量的出現。餐盒並不是不好,主要的問題是餐點 喜好跟溫度 。這兩間的餐盒裡的食物最終大都以浪費收場,其實我也很不想,但因為沒有選擇,加上嘗試後果然是不合胃口。現在的年紀肚皮能裝的食物不多,總是希望把有限的空間放下自己喜歡的餐點,只好忍痛放棄寶貴的糧食 😫。 給飯店餐飲的朋友一個建議,餐盒通常是事先做好的,可以理解溫度上會較為不足,就跟叫外賣不要太期待可以吃到跟內用一樣的溫度一樣。但飯店可以做的是盡量提供溫度因子不是這麼重要或較易保溫的選項,例如壽司、沙拉、水煮蔬菜、咖哩、墨西哥卷餅類等等。 餐盒應提供選項 身為一個高檔酒店(兩間應該都是),給個選項應該不困難,就像飛機餐一樣,起碼有AB餐可選,不用每一道都客製(當然如果可以最好)。早餐很簡單就西式、日式或中式。Lounge 應該也不難,原本也沒幾道,給個牛肉麵、日式壽司餐盒、三明治、墨西哥卷餅、炸物等等,體驗應該就還可以接受。這裡真的要嘴一下香格里拉的餐盒,最好吃的居然是中間的薑,第二名是右下的蝦與馬鈴薯泥,其他都乏善可陳,豬肉太硬,魚則是溫度不夠,肉丸則是不只一點乾。 台北香格里拉Lounge 的happy hour餐盒 永樂酒店倒是中規中矩,給當地特色小吃,雖然不完全好吃,尤其那只吃的到皮的肉包,但創意不錯,幫忙解決了加上大熱天去排隊還不能內用的困擾,可以給過! 永樂酒店早餐餐盒 永樂酒店早餐餐盒 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