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是我手術後除了 配眼鏡 以外,首次明顯感受到複視的改善。轉頭時,影像重合的速度變快了!過去每次轉頭時,總是會先感到頭暈,影像模糊,得等上 3~5 秒才能恢復清晰。這次卻能在一秒內看清楚,並且不再頭暈,這種久違的清晰感真的太棒了!因此,我想深入探討一下, 究竟是什麼讓我的複視逐漸好轉? 中醫條理+針灸 中醫跟針灸是我一直想嘗試的治療方式,但找對的醫生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感謝主,我開始寫 FB 日誌後,遇到了一個同有腦瘤的朋友,他手術後也有複視問題,靠著針灸痊癒了,因此他推薦了我榮總的吳大鵬醫師,掛號後等待了一個月,終於到榮總看了中醫門診,目的是治療複視及避免腫瘤復發。吳大鵬醫師是一位直言不諱的醫生,常會非當面的大聲嚴厲地批評浪費醫療資源的病人。他特別不滿那些說自己吃好睡好,卻來掛診的人,抱怨他花了半小時替他們診斷,不如把這些時間留給真正有需要的癌症病患。他的聲音大到診間內外的病人都聽得一清二楚,讓我不禁為他捏了把冷汗。 最近一次回診榮總中醫,整趟行程竟然耗費了 5.5 個小時,從 15:30 出發,到快 21:00 才到家。實際看診只有 3 分鐘,針灸治療也不過 15 分鐘,其他時間都在等待。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願意每三週花這麼多時間來治療,因為治療的這兩個月的治療效果顯著。 除了我,現場大約還有 30 位病人一起等待,許多人離開醫院的時候已經超過 21:00 了。之所以會等這麼久,是因為看診和治療的流程。這個診每次都接待 100 位以上的病人,昨天最後一號是142。醫生會先問診、把脈及開醫囑,需要針灸的病人得留在診間等待。由於醫生無法分身,要等到夠多病人需要針灸,針灸診間位置都坐滿了,醫生才會開始下針。通常這時候第一梯次的號碼通常會跳到 70 以後。這次我的運氣不太好,82 號算是第二批早就看完診的病人,但要等到醫生看完全部 142 號病人,針灸才開始。於是,5 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 不過,我看到醫生和其他病人都很氣定神閒,這應該是常態了。再加上我確實感受到了治療的效果,也深知醫生和護理師的辛苦——他們一個下午得連續看診 7 小時到晚上 9 點。作為受益者的我,確實沒什麼抱怨的理由。 腳底按摩 除了針灸,我也定期做腳底按摩,一週大約兩次,這樣的療程已經持續了 5 個月。我選擇的是吳若石神父和鄭英吉的流派。吳神父根據德文版的《足步反射區健康法》定義了腳
9 月回診時,我和手術主治醫師討論了 甲狀腺功能低下 的問題,因為之前驗血時發現我的 T3 數值較低,過去三個月來一直服用增進甲狀腺的藥物。雖然疲憊感有些改善,但每天早上 9 點左右,我還是很容易進入夢鄉。這次看診中,醫生發現我的血壓偏低,尤其是舒張壓常常在 60 以下。這種低血壓常見的症狀,比如疲憊、無力,可能跟我最近的狀況有關。 另外,我的心跳也很慢,坐著不動的時候每分鐘常低到只有 4x 下,這可能會讓我更容易頭暈。過去我就因為心跳慢而感到過頭暈,所以我懷疑這可能是疲憊的另一個原因。我媽還告訴我,這低血壓和慢心跳的體質其實遺傳自我爸,這聽起來還真是家庭版的健康問題。 除此之外,我也請教了幫我執行 質子治療 的腫瘤科醫師有關疲憊的問題。他不認為是低血壓造成的,建議我去內分泌科進一步檢查,甚至提到可能需要暫停甲狀腺藥物和類固醇藥物再進行測試。然而,這個建議和我的手術主治醫師的醫囑有些矛盾,這讓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感覺像是在做一場「醫生選擇題」。到底該聽誰的,還真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辦。 最近幾週我感覺剛起床還沒出門運動時想睡的程度很高,基本上起床後的一小時都是半夢半醒狀態。所以我開始記錄這個「想睡指數」,回顧後發現,自 9 月以來我的運動前想睡指數真的高,平均達 2.94 分,僅有四天的數值低於 3 分(滿分 5 分是最想睡)。 過去的我,根本不需要長時間「清醒」,醒來就能馬上開始處理事情。但最近的狀況讓我覺得,剛睡醒的我需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清醒時間」,特別是在我感到疲憊、需要頻繁小睡的日子裡。我本來以為小睡 20 分鐘會解決問題,但「清醒時間」的存在,可能讓我需要 1 到 2 小時才能恢復到可運作的狀態。這種情況確實有點讓人頭疼,雖然想改變,卻發現身體的狀態不是我能掌控的,只能盡量接納它,學會跟這段「清醒時間」和平共處。😓。 整體來說,9 月的狀況確實比之前幾個月進步不少,疲憊感輕微了許多,出門的距離也能拉得更遠。許多朋友也告訴我,感覺我說話的表達能力和速度比以前更好了。這些進步讓我感覺很不錯,也增添了信心,雖然還是有很多問題,但有信念相信自己能繼續走下去。 截至 2024 年中秋節的 9 月 17 日,我已經連續運動了 71 天!起初只打算 記錄一下運動 ,沒想到居然堅持了超過兩個月!我會繼續加油,看看能不能推進到 100 天。當然,追不上 正念悠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