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芭因為小有一點管理經驗,加上帶人的技巧還不差(就讓我老芭賣瓜一下xd,至少被我帶過的小朋友們不僅還沒拿刀來砍,我過還願意寫我當reference,害我常常莫名其妙的接到矽谷打來的電話,以為有矽谷公司想招募我,才剛開始暗爽就發現人家要的不是我-.-),因此在美國跟台灣都有被賦予招募新人的責任,累積了不少被"職場新鮮人"面試的經驗。招募的職位是跟技術有關的PM,通常我都會希望是資訊電機背景的候選人來應徵,在台灣由於D社也算是間大公司,雖然不見得是光宗耀祖,但好歹曾經風光,要找點前段國立大學的煙酒生來面試問題不大。但在美國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D社在當地只能算三流公司,知名度普通,加上offer的薪水不高,來應徵的通常都只是當地普通的大學生或在學生,UCI已經是裡面算很不錯的大學了,Job description上我寫的是要找資訊背景的,但事實上幾乎都不會有資訊電機的學生來應徵,因為Google/Amazon/BRCM這種知名大廠在Orange county都有分部,給的薪水又是我們的好幾倍,所以根本供不應求....@@。所以只會來些念marketing, 會計, 經濟, 物理等科系的小朋友 。對於剛出社會的小朋友們我只希望他們對這工作有熱情,並沒有期待他們會什麼東西。
首先會收到履歷,美國人的履歷跟台灣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少,像不會有照片,年齡,性別,種族,住址等資訊,相信各大輸出台勞的人力銀行都有撰寫英文履歷詳細教學。雖然沒有這些資訊想猜出來其實也不難,姓名就可以先猜出性別、種族及一部分年齡資訊,例如如果是外國人First name會取John、Mary這種古代的名字的通常不會是年輕人,Last name更是看種族一大利器,華人的Chen/Wang/Liu/Lee這種大姓就不用說了,香港人姓"王"的通常會是Wong而不是Wang,中國人姓"周"的會Zhou而不是Chou。看到Nguyen、Vu或Pham基本上是越南裔,Nakanura/Sato就很簡單的知道是日本人,Kwon/Park是韓國人為主。Cohen這種通常是猶太人,還有很多種不同變形像Coen/Cohn/Kahn等等。NBA場上常聽到的Jordan/Smith/Jackson等等都會是非裔美國人。先說這不是種族歧視,我跟偉大的Trump不同,但以PM這樣的工作通常非裔美國人及越南人比較不適合,因為對自己的標準較低,表現通常也比較差;猶太人跟白人說嘴能力特別好,但要注意他們是否在嘴砲,雖然嘴砲能力也是PM很重要的技能之一;台灣人跟香港人當然比較會有熟悉感但面試的表現通常一般般。
為了考驗他們對做產品的熱情,通常我都會出一個考題就是把我設計的智慧插座這個產品給他們把玩,限制10分鐘思考做功課,然後請他們跟我說這產品特色、用途、可改良的方向等等。據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最喜歡用猶太人,他們會不僅提出改良方向,甚至常會思考到Marketing及銷售通路這種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不一定會有的技能。我的猶太部屬告訴我,他們家族從小就做大量這樣的商業訓練思考,不斷觀察市面上有什麼機會可以賺大錢。
另外說一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因為穿得很樸素,所以有一位貴夫人叫他過來幫忙提行李,提到火車車廂之後,給了他1元美金小費,之後火車車長去問候他;貴夫人才嚇一跳的發現,剛才幫他提行李的是聞名全國的石油大亨,她簡直是用1元美金去糟蹋這麼一位大老闆,於是趕緊向他致歉,石油老闆說:『妳沒錯,這一塊錢是憑我勞力賺來的,所以我收下了。』這故事要說的是猶太人賺錢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他努力賺到的錢就心安理得的收下。由於我去過以色列,那地方的餐廳的實習生不會因為他是實習生而覺得自己地位低下,服務態度跟專業程度跟正職一樣好,這也是我對於猶太人評價較好的原因之一。
面試外國人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經驗,第一次面試美國人我感覺我比他還緊張,但也可以從中看到我所不足的地方,同時也練習了我的破英文,有時候他們會因為我的口音而聽不懂,我就知道這部分我該去做修正,比起面對客人的壓力,作為面試官的壓力顯然小很多。很多時候同樣的問題多問幾次,自己也感覺不管是說話語氣、自信程度及說服力都有顯著提昇,亦幫助了我快速融入美國生活。因此我鼓勵不管在台灣或是去美國當外勞的朋友們,有機會作為面試官不要覺得這浪費你時間,認真的準備,以求職者方式思考對方的立場,很多學習是在不經意的對話開始的。一味的害怕而不去嘗試是不會進步的,做錯了就從中學習快速修正也是種進步的捷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