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做產品的小PM,為了讓產品賣的好,從失敗中學習到的心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誤人之處請自行略過,勿highlight或攻擊。
來美國不知不覺的也一年了,生活在水身火熱之中的我漸漸對於賣產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尤其是美國這種地大物博的又融合各人種的地方,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把產品賣掉真的不容易。
要從台灣這樣的小地方看世界,做出符合世界潮流的東西真的很困難,最近才看到一篇文章寫到國際觀,不是常出國玩就叫做有國際觀,去美國跟團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然後吃不道地的中國菜這只能算是踏上美國領土,去過他們的土地上照過相,吃過美國的食物,留下過一些黃金給他們,不能叫做有國際觀。要經過深入了解後才會知道美國人認為的中國菜是Panda Express這種American Chinese food,他們認識的菜色是咕姥肉,酸甜雞,綠花菜牛肉,而不是中國川菜館裡的水煮魚,麻婆豆腐,紅燒獅子頭。想辦法學到他們的精隨及文化,以夷制夷,或是回台灣正面的改變台灣的人生活及觀念,才能叫做有國際觀。不過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做產品或開公司也是一樣,台灣人的想法比較偏向東西好夠便宜就賣的掉,不需要花多餘的錢在marketing;能花22k請到的員工何必要花44K;人工花時間可以做到的事,就不需要投資在先進的程式或儀器;這的確是台灣20年前成功的模式,但不想相信或不知道該怎麼相信的事情是投資在marketing、更好人力、更有效率的工具上可以讓一個產品賣的更貴更好,提昇整體公司競爭力,即使產品的規格不如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iphone5,拿較低階的cpu、較少的memory、4吋的螢幕,利用強大的marketing跟配上無數天才人員共同開發的iOS,連螢幕小都可以行銷成為了讓顧客可以單手操作,即使是超過USD600,客人一樣買單,等到螢幕規格終於追上主流的iphone6出場,平均超過750USD的價格,經過了幾乎一整年,一樣賣到沒貨,不需要降價,不需要促銷,連整新機大家都搶著要。
在蘋果店裡員工的薪水絕對不是僅最低生活標準等級或是minimum wage,對於自己產品的了解跟喜愛絕對大於路上撿來的工讀生,看看這小小的店裡面有多少穿Apple制服的人,好像還忙不太過來的樣子,因為太多客人需要他們的服務跟教學,意思就是你真的覺得Apple的產品厲害到大部分的人自動會用?(回想一下剛從Windows轉來Mac的時候,光打個中文可能都是問題。)
Apple store裡常常都人滿為患,但你看不到的是蘋果店裡面沒有人排隊結帳,幾乎所有員工人手一支iPod touch跟Square reader,每個人都是收銀員,比起Bestbuy,Fry's這種電子商城,Apple store讓消費者花更多時間在了解產品上而不是排隊,這也只不過花了幾千元美金在iPod跟Square Reader上,比起購買一般收銀機和教導員工使用收銀機所花掉的的時間,可能還沒有比較貴。
產品好只是基本,產品不好更要包裝,需要更多有經驗跟有熱忱的員工幫忙,配合好的工具,還要剛好把產品擺在可以賣的掉的地方,加上很多的運氣,正好給需要的顧客看到,才能把東西賣掉。此外,投資在好的行銷上,不是只有增加銷售量,還可以提高產品價值。這麼樣基本的道理在台灣的公司還真的不容易學到阿。
來美國不知不覺的也一年了,生活在水身火熱之中的我漸漸對於賣產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尤其是美國這種地大物博的又融合各人種的地方,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把產品賣掉真的不容易。
要從台灣這樣的小地方看世界,做出符合世界潮流的東西真的很困難,最近才看到一篇文章寫到國際觀,不是常出國玩就叫做有國際觀,去美國跟團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然後吃不道地的中國菜這只能算是踏上美國領土,去過他們的土地上照過相,吃過美國的食物,留下過一些黃金給他們,不能叫做有國際觀。要經過深入了解後才會知道美國人認為的中國菜是Panda Express這種American Chinese food,他們認識的菜色是咕姥肉,酸甜雞,綠花菜牛肉,而不是中國川菜館裡的水煮魚,麻婆豆腐,紅燒獅子頭。想辦法學到他們的精隨及文化,以夷制夷,或是回台灣正面的改變台灣的人生活及觀念,才能叫做有國際觀。不過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做產品或開公司也是一樣,台灣人的想法比較偏向東西好夠便宜就賣的掉,不需要花多餘的錢在marketing;能花22k請到的員工何必要花44K;人工花時間可以做到的事,就不需要投資在先進的程式或儀器;這的確是台灣20年前成功的模式,但不想相信或不知道該怎麼相信的事情是投資在marketing、更好人力、更有效率的工具上可以讓一個產品賣的更貴更好,提昇整體公司競爭力,即使產品的規格不如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iphone5,拿較低階的cpu、較少的memory、4吋的螢幕,利用強大的marketing跟配上無數天才人員共同開發的iOS,連螢幕小都可以行銷成為了讓顧客可以單手操作,即使是超過USD600,客人一樣買單,等到螢幕規格終於追上主流的iphone6出場,平均超過750USD的價格,經過了幾乎一整年,一樣賣到沒貨,不需要降價,不需要促銷,連整新機大家都搶著要。
在蘋果店裡員工的薪水絕對不是僅最低生活標準等級或是minimum wage,對於自己產品的了解跟喜愛絕對大於路上撿來的工讀生,看看這小小的店裡面有多少穿Apple制服的人,好像還忙不太過來的樣子,因為太多客人需要他們的服務跟教學,意思就是你真的覺得Apple的產品厲害到大部分的人自動會用?(回想一下剛從Windows轉來Mac的時候,光打個中文可能都是問題。)
Apple store裡常常都人滿為患,但你看不到的是蘋果店裡面沒有人排隊結帳,幾乎所有員工人手一支iPod touch跟Square reader,每個人都是收銀員,比起Bestbuy,Fry's這種電子商城,Apple store讓消費者花更多時間在了解產品上而不是排隊,這也只不過花了幾千元美金在iPod跟Square Reader上,比起購買一般收銀機和教導員工使用收銀機所花掉的的時間,可能還沒有比較貴。
產品好只是基本,產品不好更要包裝,需要更多有經驗跟有熱忱的員工幫忙,配合好的工具,還要剛好把產品擺在可以賣的掉的地方,加上很多的運氣,正好給需要的顧客看到,才能把東西賣掉。此外,投資在好的行銷上,不是只有增加銷售量,還可以提高產品價值。這麼樣基本的道理在台灣的公司還真的不容易學到阿。
留言